这是我原创的第910篇文章
01
有些人身上,有一种很奇特的东西。
他明明什么都没有,没钱、没人脉、也没背景。
但你会发现,他哪怕摔得鼻青脸肿,也能站起来继续干。
他甚至根本不需要什么安慰,也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,稍微受点挫折就开始怀疑自己。
他的信念像是长在骨子里的,潜意识里就觉得:我一定会成功。
不是嘴上喊,不是自我打鸡血,是真心实意地笃定。
这种心力,才是真正决定一个人能不能翻盘的关键。
很多人误会了成功,以为靠的是人脉、是资源、是家境,其实这些都只是“助推器”。
真正的强者,核心武器是内心的稳定,是对失败的容忍度,是那种反复试错也不会自我否定的劲儿。
他不会要求一击必中,他只在乎方向没错,然后一路试、一路修。
这种人,哪怕再难的局面,也能慢慢打穿。
02
以前看到这种说法,我是没感觉的,很抽象——说得对,但那是什么?
而最近,我有点找到了这种感觉。
最近在带写作训练营,学员给我的反馈特别好。
有人因为训练营,终于敢写了第一篇文章,有人写着写着找到了赚钱的路径。他们的进步,比我自己写一篇爆文还让我满足。
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我好像对“解决问题”有点上瘾。
以前我总觉得,自己喜欢的是写作,是内容,是文字。
后来才发现,不完全是。
我真正喜欢的,是看见问题,拆解问题,然后一点点把它解决掉。每解决一个问题,我内心都会生出一种特别扎实的充实感。那是一种比数据好看更持久的快乐。
甚至可以说,爆文带来的兴奋感,顶多几天就过去了。但看到学员真的因为我少走了弯路,那种成就感,像是会在心里留很久。
而且,当我陷在解决问题的状态里,整个人反而是安静的。
没有那种“赶快干完去做别的”的急躁。
03
以前我干什么都很急。
去健身,必须戴耳机听小说,生怕自己无聊,动作做得也特别赶,恨不得下一秒就结束。不是体验过程,而是想单纯地完成任务。
当时以为是事情本身太痛苦,后来才明白——不是。
是内心能量是空的。
内心空的时候,人特别容易着急,支撑不了做一件事。
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干这件事,或者你明知道原因,但那个原因给不了你内心的满足。
所以做着做着就失去了意义。
现在的我,内心明显比以前稳多了。
为什么?
因为我终于找到了那个让我持续充电的事。
回头再翻看了我的盖洛普优势,我的优势是喜欢拆解问题,喜欢搜集信息,喜欢复盘总结,但以前这些优势都堆在心里,没地方释放。
图片
现在陪跑学员,帮他们解决卡点,等于逼着我实时输出。
这个过程像是打通了我内在的循环。
以前的我:输入很多,输出很少,卡住。
现在的我:输入-输出-反馈-优化,能量顺了。
04
有意思的是,我发现我最心安的时刻,反而不是在为自己努力的时候。
是我在帮别人解决问题的时候。
这个时候,我内心反而最稳定。
内心里没有急躁,没有焦虑,整个人完全松弛下来。
能感受到风的流动,能听到窗外树叶轻轻摩擦的声音,能注意到平时从不留意的小细节。
时间好像慢了下来,连心跳都变得柔软了。
脑子里不再有那种“赶快干完去做别的”的声音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静静流淌的满足感。甚至不再执着于结果——因为过程本身,已经让你觉得值得。
那一刻,像是终于活回了自己。
05
所以有时候你焦虑、你急,不一定是因为你做得不够。
很可能是你做的事,根本没有让你的能量形成正向循环。
你可能只是单方面输入,或者单方面输出,整个循环是不完整的。
你可能在忙着完成任务,但那些任务并不能喂养你。
找到那件,既能用到你的优势,又能持续输出的事,真的很重要。
我现在,写作、陪跑,就是那件事。
让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安心。
让我觉得,哪怕这条路慢一点也没关系,因为我是真的喜欢这个过程。
很多人总觉得,人生要赢,就要速度快,要一次就爆,要立刻出成绩。
但其实,真正能翻盘的人,核心不是速度,而是你有没有那个内心稳得住的支撑点。
这个支撑点,会让你愿意接受试错,愿意接受失败,愿意长期投入。
你愿意慢慢干,愿意不断修,愿意享受过程。
这个支撑点,简单说,就是心力。
心力,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底牌。
它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垮掉,不会因为暂时的低谷就消失。
只要心力还在,哪怕现在什么都没有,哪怕眼前一片狼藉,你依然可以一步步走出来。
你迟早会赢。
因为心力这个东西,撑得住你熬过去,也撑得住你走很远。
📚 推荐一本好书:《穷查理宝典》
查理·芒格用一生告诉我们,思维模型的搭建才是真正决定命运的底层逻辑。学会用多元的、灵活的思维去理解世界,才不会被困在单一路径里,越走越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